教务管理

守教育之初心 促职业人发展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日期:2019-12-20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它与以学科为中心主线的本科教育最本质的区别是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无锡南洋技术学院作为一个年轻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奋勇直追,勇于探索。根据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进行专业设置、职业岗位调研、课程体系设计。同时,我们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这一系列措施所带来的各方面成绩也受到了社会欢迎。


        但在2010年,一起事件冲击了我们。当年学院主推的汽车专业学生去企业实习时,有几个学生因为50元的实习费差异而跳槽,此外企业也退回了我们的数名学生。这些情况,让我们重新开始审视问题,寻找根源。经过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并不是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学生技能存在问题,做人处事的表现才是关键所在。

        这就回到了职业教育的根源问题,经过细致的讨论学习,我们得出了两个认识:
      第一,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的关注度,远不如对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的关注。
      第二,学生的职业品质和企业文化相匹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用工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需要,更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标杆。

        提到“企业需要职业素养”,何为职业素养?从矛盾的主要问题来思考,就是怎样做人?怎样塑造人?主要分为以下要素:


        第一,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什么?它是学生就业后,其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精神等软性指标;还包括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等要素。职业素养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后所必须遵循的职业内容,是保证学生顺利进入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两点特征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要把技能学习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职业素养教育相并重。同时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和专业技术的积累,这两条线不可或缺。要把专业的技能、优秀的特质、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到培养的全过程。


        第二,职业素养的内涵与维度。一是职业态度,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热爱所学专业。一旦选定职业,就应该立志于在特定的职业发展,以技艺立身。二是职业规范,学生要守规矩,了解职场工作的规则规范。三是职业道德,任何职业都有职业操守,都有职业底线。四是尽责奉公,学生工作后,应该恪尽职守、敬业忠诚。


        第三,如何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素养教育是个隐性的工作,但必须显性化实施,搭建有效的载体。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设置项目着手。2013年,我们启动了职业素养铸造工程,设计了千分制。即通过学院统筹600分,二级学院组织400分,达成后给学生颁发职业素养合格证书。千分制是以项目为载体,且对职业态度、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做了比例分配。职业素养铸造工程开展以后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比如以职业风采展为代表的参与素能式比赛项目,以晨会制度为代表的职业体验项目,以工学归来的学生话成长为代表的启发感染式项目,还包括5S管理的企业文化熏陶项目。此项工作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时,又有新问题产生,一是证书本身在教学系统之外,二是工作的展开主要局限在学工系统,其他部门参与度不高。


        第二阶段2.0版本。通过2014年到2015年的系列讨论,学院把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纳入到2015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个重要决策为我们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了载体。从原来项目化到现在课程化和学分化,对操作的执行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课程化要求有课程标准、有多样化的教材、有内容以及实施者。实施者,不局限于老师,也可以是辅导员、班主任,且在最后考核中计入学分。根据实施要求,在制度体系里设计了学业学分和职业素养学分双考核制度,即学生毕业时,不但要审核学业成绩,还要审核职业素养成绩,如果有一个达不到要求都不能毕业,如果都合格即可颁发双证书—— 毕业证书和职业素养合格证书,而且证书上会分出等级。2.0方案分成基本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育人活动及育人项目和奖励学分这几大部分。我们把入学、军训、创业课、选修课等列入基本素养课程并设置了8个学分。特色课和素能课作为一个必修课程,由各个学院开设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专题活动等都纳入学分考核体系。学生各种竞赛各种获奖,奖励所获得的成绩也作为学分来计算。前三个是必修课,后一个是选修课。通过这个方法完全课程化、体系化,形成了职业素养课和技能课纵横交织,经纬互动的模式。然而2.0实行了一段时间以后,问题依旧存在。职业素养课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内教学如何结合?素养教育在整体铺开后,学校行政如何介入,学务线和教学线如何合作成了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第三阶段3.0版。从2016年开始,我们着手构建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平台。平台构建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遵循人才社会需求规律、职业素养教育发展规律;第二,做适合我们南洋学院的一体化的育人方案;第三,方案制度实施的各个环节要检查诊断,要不断整改推进;第四,全院三条线都要参与,动员全院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出以下几个概念,也是递进的要求。


        第一是三个融入。对各学院专业做一体化方案,要求三个融入,即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融入职业素养教育,职业技能要融入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课程要融入企业文化培养。第二是五个设计。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过程,包括我们考核都要进行设计。第三是四个融合。即把职业素养教育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相融合,把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相融合,把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相融合,教师的教书育人和辅导员的管理也要相融合。第四是三方协同,我们要全员参与、层层渗透,全方位展开。教学、行政、学务三个条线进行协同。3.0版本,是庞大、系统的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学校三方协同衔接,互相嵌入渗透。


        在3.0推行过程中,结合我们南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六个学院所对应的行业不同,我们摒弃统一模式,提出二级学院在做职业素养教育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体现差异化。在这个理念推行下,促使各个二级学院都形成了自己职业素养教育的特色,也是他们职业素养教育的宗旨。汽车学院的“修德精技、卓越服务”;智信学院的“工整协同、精益求精”;建艺学院的的“报诚守真,尚美筑艺”其共同的特点是体现真与美;航旅学院的“技艺融通,秀外慧中”要外求形象、内练气质;商学院为商之道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信——要“重诚守信、修技养德”;幼教专业作为学院唯一一个师范专业,将来要以爱育人,要励学乐教。这样就和我们学院的院训“学成致用”,校风“天道酬勤”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除学校层面不断推行,在学生端层面,也承担了大量工作。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同时需要进行自我教育。如果学生不积极响应,职业素养教育推行之路就会有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工作思路分成两步走。第一步为他律,即对学生有要求。我们作为教育者,理应要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第二步为自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和育人活动中。在这方面我们学务系统做了许多努力,比如学生纠察队、学生助理制度,党员工作站等。把学生工作的视角,党的工作触角放到宿舍,实现了模式创新。


        构建好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后,在全校层面上,学院继续做牵引、做支撑、做推动。首先是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把原来的基础课教学部改制成了职业素质教学部,负责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建设,包括课程标准、内容、载体、教材等。其次是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也要有职业素养才能言传身教。第三是是对一体化育人方案进行持续改进,持续评议。通过诊改评估这一方式,对方案的总体思路、项目设计、保证措施进行评价;对班子、教师、辅导员三者进行评价;对早课情况、正课情况、晚课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提升情况进行评价;对成果展示、媒体报道、对外影响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发现问题,改善问题,形成闭环的评价体系。全院层面上又通过课堂教学巡查,早晚课巡查,教育教学一体化专项督导,形成网络化的系统化的工作。这样就使得整个工作推进处于一个全员动员、层层递进,上下一起持续推动的进程中。


        守教育之初心,促职业人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过去重视的是技术技能,对高素质简单的理解,就是高层次高道德高标准。实际上高素质就是指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发展的一体两翼,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基于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基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就像是DNA双螺旋结构,它是互相交融、互相促进、同轴相向的,这其中的轴就是职业人的发展。我们南洋学院自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是建立了教育教学一体化育人的平台,这个平台是由三个融入、四个融合、五个设计作为内容载体,然后由教学、教育、行政三方协同作为执行力来进行。而且无论是职业素养还是职业技能,我们都进入了人才培养方案,以此形成两个支柱,即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

        南洋学院的愿景是:经过系统化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当人们提到南洋学院的学生,就会有一个特质呈现在眼前——敬业的职业人,或者说有敬业精神的职业人。百年树人,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得到全社会对此的认可。